
【暖心纪实】安徽的张老师今年六十多岁,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:上午带孙子玩耍,下午去丈夫公司帮帮忙,晚上准时出现在广场上,和姐妹们一起跳广场舞。看着她现在红润的面庞和轻快的步伐,你绝对想不到,五年前,她曾被诊断为肺腺癌IVA期。
一、突如其来的变故
2019年6月,张老师的右胸开始隐隐作痛。起初以为是劳累所致,没想到疼痛持续了一个月都不见好转。在家人的陪伴下,她来到凤阳县人民医院检查。做完CT正准备回家时,医院打来电话:“情况不太好,得进一步检查。”这句话让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。
随后在蚌埠医院的PET-CT检查中,看到屏幕上密密麻麻的“癌症”相关标注,张老师整个人都懵了。“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,就想立刻回家,治都不想治了。”回忆起那一刻,她依然记忆犹新。
展开剩余76%二、艰难的治疗之路
2019年7月17日,在家人的反复劝说下,张老师接受了右肺下叶切除手术。术后病理结果显示:浸润性腺癌。
更让人揪心的是,术后仅一周的复查发现:右肺胸膜出现多发结节,部分病灶增大,还伴有双侧胸积水。医生坦诚告知家属:“病情已到IVA期(晚期)。”担心她承受不住,家人悄悄隐瞒了这个结果,只劝她好好配合治疗。
8月20日,张老师开始了“化疗+靶向药”的治疗方案。也就是这时,她才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。仅仅一次化疗,强烈的副作用就让她苦不堪言:“看到吃的就想吐,连闻到味道都难受,一天跑十几次厕所,头发大把大把地掉。”
那段时间,她把自己关在家里,不敢见人。“就怕人家看我的眼光不一样,连生病都不敢跟外人说。”张老师坦言。
三、转机出现在2019年7月26日
就在张老师快要撑不下去时,家人想到了一个办法——去郑州寻求中医治疗。原来,张老师的母亲曾患胆管癌,正是在“国家非遗保护项目——袁氏中医疗法”第八代传承人袁希福老中医的调理后逐步好转,家人对袁希福院长格外信任。
2019年7月26日,一家人前往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找到了袁希福老中医。服用中药一段时间后,张老师的胸痛明显缓解,但腹泻依然严重。家人赶紧与袁希福院长沟通,根据她的具体情况调整药方后,腹泻终于得到改善,她也能慢慢吃下东西了。
四、心态的转变
2019年9月30日,弟弟陪张老师再次前往郑州复诊。“当时袁大夫看我心情不好,思想负担重,给我说了很多开导的话,我印象特别深......”复诊结束后,弟弟特意带她去了少林寺、龙门石窟散心。站在山间欣赏风景时,张老师紧绷了几个月的心弦终于松了下来:“那几天玩得特别开心,好像压在心里的石头突然轻了。”
从那以后,她慢慢想开了,不再整天纠结于疾病,而是专心配合治疗。
五、稳步好转的五年
2020年1月,在中药的配合下,张老师顺利完成了6个疗程的化疗,随后又按医嘱进行了25次放疗和4次免疫治疗。每次复查,结果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:
2019年10月16日复查,病灶较前稳定; 2020年3月复查,右肺术后改变较之前明显吸收; 后续多年的检查显示,病灶不断减少,身体状态越来越好。值得一提的是,张老师的姨妈马奶奶在2020年确诊左乳浸润性癌,伴双肺转移、左腋下淋巴转移。因转移无法手术,在服用靶向药后出现严重水样腹泻,住院治疗也无明显改善。
经张老师推荐,2021年9月,马奶奶也找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寻求帮助。服用中药后,她的腹泻得到改善,血糖也有所下降。9月份复查时病灶缩小,四个月后食欲恢复、腹泻停止。她坚持“中药+靶向药”治疗,到2024年6月参加“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活动”时,左肺结节缩小至6mm、右肺结节钙化。如今她每天遛弯、打麻将,日行十余里,生活充实。
六、现在的幸福生活
如今,退休后的张老师生活过得充实又惬意。“我爱人把我照顾得特别好,现在才明白,心情好病就好了一半。”她握着丈夫的手,眼里满是感激,“从当初不想治,到现在能好好过日子,真的太知足了。”
回顾这五年的抗癌历程,张老师深有感触地说:“生病不可怕,重要的是找对方法股票配资网站开户,调整好心态。现在的我,更加珍惜每一天的生活。”
发布于:河南省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